您好,欢迎来到灌南人才网! 联系电话:400-112-1158
灌南县站 [ 切换城市 ]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资讯详情
「让乡村有灵魂」甘肃张家川:创业致富“作习惯”
2021-05-20 16:02:04
1457
作者:未知
来源: 《中国乡村振兴》第二期

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,因城市地处甘肃东南丘陵地带,相对封闭,就业不充分、产业发展滞后等因素,曾长期制约着人们的致富步伐。近年来,张家川借精准扶贫的东风,全力打造特色餐饮品牌,在梁峁、沟壑、川台、河谷之间打造出了一条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助农养殖经济带。




张家川特色养殖产业为当地群众拓宽了增收路径


“张家川要发展,满世界开饭馆”


在张家川龙山镇马河村村委会附近,7间新房子十分气派。这是村民马占华2016年新建的房子。曾经,他家只有几间破旧的小房子。“简直是天壤之别!”说起马占华家的今昔生活,马河村党支部书记马耀斌不禁感慨,“他是真正找到了发财的‘密码’。”2013年,在当地政府的扶持、引导下,马占华开始从事餐饮业,先是跟着别人打工,后来又自己开起了兰州拉面馆。2020年,马占华一家5口人的总收入已超过20万元。


在马河村,像马占华一样,因“兰州拉面”而走上致富路的人还有很多。该村共有610户3210人,现已在北京、湖北等地发展餐馆437家。


“不只是国内的大小城市,张家川人的饭馆在国外也是很火的。”张家川县人社局干部李平说。


数据显示,目前,张家川人已在全国各地发展餐饮店1.8万多家,而且还在马来西亚、迪拜、阿曼、阿富汗等国家发展餐饮店19家。据统计,2020年餐饮服务业对张家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已超60%。


数据的背后是张家川人踏实吃苦的付出,凝聚着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委、县政府的审时度势,全力扶持群众发展餐饮服务业倾注的精力与心血。




张家川对当地群众开展特色餐饮培训


为突破就业不充分的瓶颈,张家川将餐饮服务业作为首要富民产业,成立了餐饮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,在金融扶持、品牌建设、培训服务、宣传引导、跟踪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揽子优惠政策。该县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餐饮服务业,免费开展“伊香拉面师”技能培训、鉴定、发证,免费提供餐饮品牌注册服务,对达到“统一地域标识、统一食材加工、统一采购配送、统一技能培训”要求的餐饮经营店给予1万元的补助资金。而且,该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20万元的预算用于餐饮发展经费;依托金融扶持政策,帮助缺资金、有发展餐饮店意愿的家庭,每户协调5万~20万元的信贷支持。目前,全县共为5998户发放担保贷款5亿元。同时,张家川还成功注册了“张家川伊香拉面师”“马艾萨”等16个餐饮品牌,并通过特许加盟等方式,着力推动张家川餐饮服务业走上连锁发展之路。


“养殖搞得好,发展差不了”


张家川历史上就有发展养殖产业的传统。随着餐饮业的持续壮大,“张家川红花牛”更加声名远播。


在甘肃川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良种肉牛繁育场,现代化的牛舍十分整洁,数百头安格斯牛膘肥体壮。这里是张家川特色养殖业发展答卷的得意之笔。


甘肃川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良种肉牛繁育场占地面积147亩,配套建设生活管理区、生产区、辅助生产区和三级沉淀污水循环处理系统、病畜隔离区等,现存栏安格斯、夏洛莱、西门塔尔基础母牛2200头。该公司已形成“秸秆—饲料厂—养殖场—肥料加工厂—种植基地”的循环产业闭合链,带动周边140个村5700多户农户因养殖获益。


“养殖搞得好,发展差不了。”张家川扶贫办干部说,特色养殖是张家川人探寻到的又一致富密码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该县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购进基础母牛2.1794万头、母羊4.6651万只,全县牛羊饲养量增至29.12万头(只)。特别是2020年,受疫情影响,一些外出务工、开店的张家川人返乡后便就地发展起了特色养殖,不仅个人收入未受影响,而且还壮大了当地的牛羊养殖规模。


除牛羊外,张家川的养殖产业还有新的“重头戏”。走进位于张家川大阳镇阳沟村后山的一处养殖场,一排排可爱的梅花鹿齐刷刷地扭头望向来人。


“梅花鹿不只可爱,而且浑身都是宝。”大阳镇梅花鹿养殖场负责人说,该养殖场现存栏梅花鹿265只,以药用党参、黄芪秸秆为饲草料,出产的鹿茸及其他鹿产品更具食药价值。在利益联结方面,该养殖场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村集体”的模式,吸纳阳沟村村集体发展资金90万元入股养殖场,养殖场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向村集体分红。同时,该养殖场还带动17名低收入家庭的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业。


“张家川气候好、人勤劳。今后,我们将继续丰富养殖模式,拓宽养殖领域,有效运用现代管理、养殖技术,进一步做好特色养殖这篇‘大文章’。”张家川扶贫办主任王旭升对张家川未来的特色养殖之路信心满满。


来源:《中国乡村振兴》第二期